空間經濟學視角:我們為什麼更看好上海杭州灣區

在17年“兩會”上,中央政府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從此灣區經濟發展成為國傢級別戰略。隨後,浙江和上海也在積極籌劃和佈局構建上海杭州灣區(上海同城都市圈),上海杭州灣區有望成為第二個國傢級戰略規劃的大灣區。我們在這篇報告中從空間經濟學的視角來分析為什麼我們更看好上海杭州大灣區。

從美國舊金山灣區與洛杉磯灣區經濟發展過程演變的比較分析來看,兩個地球起點類似,且洛杉磯灣區優勢更為明顯,但70年代以來舊金山灣區比洛杉磯灣區發展更好、更快,這種發展差異主要得益於舊金山灣區抓住瞭產業升級趨勢,而洛杉磯則不顧新興產業的發展機遇,一直試圖重振其制造業的輝煌。

從粵港澳和上海杭州灣兩大灣區的經濟政治現狀以及企業實力和創新能力的比較,我們認為最高領導層履職過的上海同城都市圈擁有得天獨厚的政治資源,而且經濟增速和經濟總量占優,創新能力也在不斷提高,綜合來看,上海同城都市圈更加占優。

灣區經濟最重要的是其空間協同能力,我們從空間經濟學的角度出發,通過數據來實證研究上海同城都市圈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內協同能力,實證結果表明:1)上海同城圈產業分佈更加全面,粵港灣大灣區中大陸城市制造業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產業間的協同配合較少,香港與澳門各自形成瞭自己獨特的產業結構,割裂較為明顯;2)在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地區和上海同城都市圈中,上海同城都市圈的區域內城市間差距是最小的,而且這種差距仍在進一步縮小,其縮減速度也是最快的;3)上海同城都市圈能夠通過空間集聚實現經濟協同;而環首都城市圈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空間集聚更多帶來的是經濟競爭與資源爭奪;4)上海同城都市圈區域內,城市之間互補效應更加明顯,蘇南及浙東北區域內部協同性強於珠三角經濟區,制度差異、市場分割限制瞭粵港澳的互補協同;5)上海同城都市圈區域內,經濟輻射隨空間距離拉長而衰減的速度更慢,城市收入水平對空間距離較近地區收入的彈性更大。

以上海提出同城圈規劃為契機,互聯互通建設將極大縮短周邊地市與上海通勤時間。若上海能成功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結合上海人口凈流出現狀及人口紅線政策,將產生類似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效果(同城圈其他城市人口近年均為凈流入狀態)。




1.???大灣區經濟:中國全新的國傢級區域發展戰略

灣區是由一個海灣或相連若幹個海灣、港灣及鄰近島嶼共同組成的區域,基於灣區地理位置所衍生出的經濟效應被稱為灣區經濟,這是一種區域經濟的高級發展形態。海灣經濟具有天然的競爭優勢:沿海的灣區通常海拔較低,地勢平坦,氣候和溫度適宜,方便人口、產業集聚成現代都市圈;自大航海時代以來,貿易逐漸成為瞭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傢、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器,沿海灣區的港口優勢保證瞭自航海時代以來的全球經濟互通有無的運輸需求。現代經濟的發展以人口、資源、產業大聚集的現代都市構成有機體,少數的超大型和大型城市貢獻瞭相當大比例的經濟總量:2015年,全球GDP排名前30的城市占全球GDP比重達到17%的驚人比例,經濟的聚集程度驚人,而在這30個城市中,大部分都是沿海的城市。

?

大灣區經濟融合海灣的天然優勢與現代城市圈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集聚和溢出效應,成為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高級發展形態。在全球范圍內,形成瞭日本最大的工業城市群和國際金融中心、交通中心、貿易中心和消費中心,被稱為“產業灣區”典范的東京灣區;世界金融的核心中樞,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聯合國總部大樓的所在地,世界金融的心臟華爾街和全美企業總部聚集、被稱為“金融灣區”典范的紐約灣區;以環境優美、科技發達著稱,擁有全球高科技企業和研究機構雲集的矽谷,谷歌、蘋果、Facebook等全球知名互聯網巨頭和特斯拉等高科技企業全球總部聚集,被稱為“科技灣區”典范的舊金山灣區。

在17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中央政府提出瞭一個全新的區域發展戰略:“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從此灣區經濟進入國傢發展戰略級別。除瞭粵港澳大灣區外,浙江和上海也在積極籌劃、協調和佈局構建W型雙灣區,上海杭州灣區有望成為第二個國傢級戰略規劃的大灣區。

?

?

註意,本報告描述的上海同城圈和上海杭州灣屬於同義,因目前沒有國傢官方的上海杭州灣劃定區域表述,我們參考上海2017-2035年規劃劃定的江浙滬11市(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湖州、嘉興、杭州、紹興、寧波、舟山)來考察。

?

2.? ?灣區經濟優勢案例比較:舊金山VS洛杉磯

舊金山大灣區和大洛杉磯地區皆為加州著名的灣區,舊金山大灣區位於北加州,大洛杉磯地區則在南加州,二者皆鄰山靠海,風景優美,氣候宜人,經濟發達。在20世紀70年代,兩大灣區經濟發展水平接近:人均收入均在5000美元左右;而且兩個地方均以制造業為主,在稅率方面也相同。與舊金山灣區相比,洛杉磯灣區更具優勢:洛杉磯港碼頭水深17.1 - 18.2 米,舊金山港碼頭11-12.2米,而且洛杉磯的人口也比舊金山要多,此外洛杉磯抓住二戰時期國防工業發展的機遇,與政府建立瞭非常緊密的關系。但是,從70年代開始,尤其是從80年代之後,舊金山灣區的發展卻明顯加快,而洛杉磯灣區的發展與舊金山相比明顯放緩,在人均收入、工資水平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都有體現。

70年代以來舊金山灣區與洛杉磯灣區的發展差異主要得益於舊金山灣區抓住瞭產業升級趨勢,而洛杉磯則不顧新興產業的發展機遇,一直試圖重振其制造業的輝煌。舊金山灣區通過矽谷集聚高素質人才,大力發展IT、生物科技等新興產業,孕育瞭蘋果、谷歌、Facebook等科技企業,目前人均收入是洛杉磯地區的1.5倍,房價也遠超大洛杉磯地區。兩個灣區經濟發展的差異體現瞭兩個地區發展理念選擇的不同:南加州政府聯合會向制造業釋放土地供給、試圖重振制造業,並大力發展港口物流業,堅持粗放發展,試圖重振制造業的輝煌。而舊金山灣區則自視為創新中心及新經濟的引領者,致力於培育世界領先的高科技區域,並重視區域內住房和交通成本等問題。最後,能夠適應時代潮流發展、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的舊金山灣區抓住瞭時代發展的機遇,將洛杉磯灣區甩在瞭身後,成為引領全球高科技行業發展的世界核心。

我們講舊金山灣和大洛杉磯的案例,並非是指所有灣區都要走向類似舊金山的發展模式,而是舊金山灣區和大洛杉磯地理條件接近,利用灣區條件結合自身特點選擇正確的發展模式至關重要,對世界其他灣區經濟具有較好的借鑒作用。

?

3. ?中國兩大潛力灣區現狀比較

為瞭回答粵港澳大灣區與上海同城都市圈,誰更可能成為中國第一、全球第四大灣區這一關鍵問題,我們分析瞭兩大灣區的經濟現狀以及企業實力和創新能力比豪美科技挖土機怪手防盜網|怪手gps衛星定位防盜較二者的發展潛力和空間。通過我們的比較,我們認為上海同城都市圈經濟增速和經濟總量占優,創新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3. 1. ?兩大灣區的政治資源和經濟發展狀況

目前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均已是國傢戰略級別灣區建設區域,我們認為上海杭州灣很有可能接力進入國傢灣區建設戰略序列。實際上早在2003年(總書記時任浙江省委書記),浙江省就提出瞭《環杭州灣產業帶發展規劃》,可以認為這是上海杭州灣的雛形。未來的灣區將以上海為領頭及中心,而最新一屆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還有長期擔任上海市委書記或市長的韓書記。目前的上海市委書記此前先後擔任過浙江省長和江蘇省委書記,預計這會對於協調上海杭州灣區相關各省市齊心協力發展大灣區提供瞭極大的便利。而粵港澳大灣區由於涉及到港澳地區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整體上政治資源的調動更加難以協調。

?

?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根據中國社科院-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課題組發佈的《2017-2018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上海同城化都市圈與粵港澳大灣區各有8個城市在前200名。從經濟發展速度來看,過去十多年上海同城化都市圈實際經濟增速快於粵港澳大灣區,這也使得上海同城化都市圈經濟總規模從2009年開始已超過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規模,無論是從經濟增速還是經濟總量來看,上海同城化都市圈表現均更佳。

?

3. 2. ??兩大灣區企業實力和創新能力比較

?

企業是經濟社會的基本單元,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是由優秀的企業來驅動的。我們從成熟到朝陽分三個層次考察不同區域的企業實力及創新力比較。

前文表1中我們梳理比較瞭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東京灣區以及粵港澳灣區和上海環杭州灣各個指標情況,世界500強企業總部中,粵港澳大灣區占15席,上海杭州灣占13席,差距不大。

從以上市公司代表的優秀企業來看,無論是A股還是美股上市公司市值,上海同城圈均高於粵港灣大灣區。若考慮港股的話,由於香港本地上市公司的原因,粵港灣大灣區表現則明顯好於上海同城圈。粵港澳大灣區共有510傢A股上市公司,市值9.81萬億元;上海同城圈有841傢A股上市公司,市值11.78萬億元。粵港澳大灣區有39傢美股上市公司,市值2.20萬億元;上海同城圈有31傢美股上市公司,市值3.54萬億元。粵港澳大灣區有1476傢港股上市公司,市值18.71萬億元(其中香港企業1344傢、市值13.7萬億);上海同城圈有109傢港股上市公司,市值1.34萬億元。

從企業創新的能力來看,粵港灣大灣區以及上海同城圈近幾年在專利上都有明顯進步(下圖中的絕對比較意義不大,因口徑不同,香港專利體系與內地專利體系並列,有較多重復計算),表現出瞭巨大的潛力。有趣的是,我們參考並梳理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發現,以代表新興經濟的獨角獸企業為例,在上海同城圈中的上海和杭州有大量的獨角獸企業,而粵港灣大灣區的獨角獸企業主要集中在深圳,其他城市分佈較少。也即上海同城都市圈的企業創新能力並不弱於粵港澳大灣區。

?

4. ??? 歷史協同能力:上海同城圈明顯優於粵港灣大灣區

如果不發生重要變革,歷史可能是未來的鏡子。

4. 1. ??區域產業結構協同:上海同城圈 粵港澳大灣區

?

大灣區經濟並不是灣區內的各個城市經濟的簡單相加,更重要的是各城市經濟之間的協同、互補和溢出效應產生的正向拉動作用,實現1+1 2的效果。

?怪手防盜器

豪美科技挖土機怪手防盜網|挖土機防盜|挖土機防盜系統從產業結構來看,上海同城圈產業分佈更加全面,制造業占比最高(國情屬性),但建築、批發零售、商務服務和交運倉儲也均占較大比重,彼此之間能形成較好的協同促進作用;而粵港灣大灣區中的深圳及其他7個大陸城市制造業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彼此產業結構較為接近,產業間的協同配合較少,香港與澳門則因為地理位置、歷史緣由、制度差別等,各自形成瞭自己獨特的產業結構,與內陸割裂較為明顯。

? ? ? ? ? ??? ? ? ? ???

?

?

?怪手防盜系統

?

4. 2. ??區域內城市差距:上海同城都市圈差距小、差距縮減速度快

?

從區域內城市間差距來看,在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地區和上海同城都市圈中,上海同城都市圈的區域內城市間差距是最小的,而且這種差距仍在進一步縮小。我們以1991-2016人均GDP的變異系數(標準差系數)來測度區域內的城市間差距,發現粵港澳大灣區 京津冀地區 上海同城都市圈;從城市間差距的變化方向來看,粵港澳大灣區、上海同城都市圈城市差距在縮小,灣區內部城市發展趨於協同;而京津冀地區城市間差距20世紀末加速拉大,21世紀以來沒有明顯變化。

?

從區域內城市差距縮減速度來看,上海同城都市圈 粵港澳 京津冀。從1991-2016城市間差距的變化幅度來看,兩大灣區內城市間差距降幅均超過45%。2014年前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差距降幅僅為35.8%,此後兩年的降幅主要是源自澳門經濟負增長(2016年GDP較2014縮水15.9%),而非廣東各市加速追趕。因此整體來看,盡管粵港澳大灣區內城市間差距大於上海同城都市圈,但發展趨同速度仍然相對較慢。

?

?

4. 3. ?集聚協同性:上海同城圈能實現協同,粵港澳灣區更多體現競爭關系

?

從空間集聚帶來的經濟協同性來看,上海同城都市圈能夠通過空間集聚實現經濟協同;而環首都城市圈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空間集聚更多帶來的是經濟競爭與資源爭奪。

?

具體來看空間分析結果:我們以1992-2016人均GDP名義增速的相關系數來代表經濟協同性,發現上海同城都市圈內城市間距離每縮減100公裡,經濟協同性提高5個百分點,並且統計顯著;若兩城同省(江蘇或浙江),則可額外獲得10.2個百分點的經濟協同性;環首都城市圈內城市間距離每縮減100公裡,經濟協同性降低0.3個百分點統計不顯著),若兩城同省(河北),則經濟協同性降低10.7個百分點(統計不顯著);粵港澳大灣區內城市間距離每縮減100公裡,經濟協同性降低1.2個百分點(統計不顯著),若兩城同省(廣東),則可額外獲得3.7個百分點的經濟協同性(統計不顯著)。環首都圈與粵港澳雖然統計不顯著,但可以看出系數方向與上海同城圈相反。

?

4. 4. ?經濟互補效應:上海同城都市圈 粵港澳大灣區

?

我們的實證研究結果顯示上海同城都市圈區域內,差距較大的城市之間互補效應更加明顯。我們基於1991-2016年人均GDP的空間面板計量分析表明,上海同城都市圈協同性更強,城市收入水平對區域內經濟差距較大地區收入的彈性更大,區域內差距較大城市之間的互補效應更加明顯,比粵港澳地區高出26.5%。

?

就同省但差距較大城市間的正向影響而言,江浙同省城市之間存在一定的因收入差距而形成的互補效應,而廣東同省城市之間盡管差距很大,但互補效應並不顯著,這說明蘇南及浙東北區域內部協同性強於珠三角經濟區。

?挖土機防盜

就跨省且差距較大城市間的正向影響而言,上海同城都市圈與粵港澳大灣區相近。但需要註意的是,由於經濟結構、發展階段差異較大,邏輯上港澳地區與廣東珠三角地區的互補效應應該強於蘇南、上海、浙北之間,但制度差異、市場分割限制瞭粵港澳的互補協同。

?

?

4. 5. ??城市輻射能力:上海同城都市圈 粵港澳大灣區

?

我們基於人均GDP的空間面板計量分析結果表明,上海同城都市圈區域內,經濟輻射隨空間距離拉長而衰減的速度更慢,城市收入水平對空間距離較近地區收入的彈性更大。上海同城都市圈跨省經濟輻射能力較粵港澳大灣區高出57.7%。前者同城化關系多跨省發生,體現為蘇南地區(蘇錫常通)、浙東北地區(杭嘉湖紹甬舟)對接上海;後者同城化關系多在省內發生,如廣州與佛山、肇慶,深圳與東莞、惠州,珠海與中山、江門。

?

由於港澳經濟能級高,與廣東珠三角地區發展階段差異較大,粵港澳大灣區的跨省經濟協同理論上應該強於上海同城都市圈。但粵港澳大灣區內的省級行政邊界也是要素市場邊界、司法規則邊界,人口、資金、商品等難以自由流動,上海同城都市圈則不存在這個問題。這說明粵港澳大灣區內,大陸與香港、澳門之間明顯的制度差異、市場分割限制瞭粵港澳的協同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上海同城都市圈發展規劃:政策推動,互聯互通先行

?

5. 1. ??區域經濟、城市群發展成為政策推動新模式

?

十九大提出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其中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成為重要的國傢戰略。十九大提出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加快邊疆發展,確保邊疆鞏固、邊境安全。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8項重點工作,其中一項就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體相當。京津冀協同發展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重點,保持合理的職業結構,高起點、高質量編制好雄安新區規劃。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要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產業發展。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支持東部地區率先推動高質量發展。科學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高城市群質量,推進大中小城市網絡化建設,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載力,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引導特色小鎮健康發展。

?

在歷史的發展機遇面前,上海提出《上海城市規劃2017-2035》,從長江三角洲區域整體協調發展的角度,充分發揮上海中心城市作用,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分工協作,構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

?

?

5. 2. ??城市互聯互通先行,釋放利好

?

根據上海都市圈規劃,未來上海向南北兩個方向將增加陸地及跨海交通建設,從而大大縮減部分城市與上海的通勤時間,假設我們的研究結論被驗證,在未來灣區經濟得到較好發展的預期下,將帶動這些城市經濟發展或資產價格估值上升。與已知的上海人口凈流入負增長、未來人口控制2500萬紅線的政策相比,同城圈其他城市人口近年均為凈流入狀態(雖然幅度有差異,參見下圖),這一現象類似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效果。

?

以人口凈增長為根基,我們認為隨著與上海通勤便利度提高及未來灣區經濟帶動城市發展更均衡,上海向浙江方向尤其湖州、寧波的房價可能受益於此,值得重點關註。具體而言,通過杭州灣二橋、滬甬舟城際鐵路等的建設,構建滬甬(舟)廊道將有利於寧波依托優質港口,加強長三角第一深港的交通樞紐地位,從而強化寧波港的發展,並且大大縮短上海至寧波乃至舟山的通勤時間。而湖州地理位置優越,臨近上海及太湖,城市風光優美宜人,非常宜居,另一條滬蘇湖鐵路建設,也將極大縮減湖州至上海通勤時間。從房價漲幅來看,相比其他城市,湖州和寧波漲幅相對不大,湖州更是如此。對標嘉興樣本看,二者在經濟增速、人口流入上並不弱於嘉興。

?

而隨著上海都市圈規劃的推動,以後湖州、紹興、寧波都可以直接對接上海,杭州的區域交通樞紐地位下降,上海則可以更好地利用浙江資源,比如港口和湖州綠色生態。但杭州區域樞紐地位的相對下降,也有利於杭州人口、資金等資源聚集於IT等高科技產業,倒逼產業升級。

?

上海往北方向連接的四個城市中,蘇錫常是已知經濟發展較好、人口凈流入且過去經歷過房價上升的三個城市,而南通相對而言人口凈流入不明顯,但經濟增長潛力較高,且上海至南通方向也有相應的城際鐵路修建計劃,建議適度關註當地房產配置價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實習:羅水星,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

隻要您有幹貨觀點或文章,歡迎投稿入駐華爾街見聞名傢專欄,聯系郵箱:zhuanlan@wallstreetcn.com





本文來源:華爾街見聞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27BFBC0847FF9008
arrow
arrow

    lhrgwqdfp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